[1]刘 欢.至善与本真——先秦儒道“知止”观念的一个比较[J].人文杂志,2023,(10):040-51.
点击复制

至善与本真——先秦儒道“知止”观念的一个比较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23年第10期
页码:
040-51
栏目:
出版日期:
2023-10-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23)10-0040-12
作者:
刘 欢
关键词:
知止至善本真儒道
分类号:
B2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先秦儒道两家都有“知止”的观念,且学贵“知止”,对于先秦儒道两家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止于何的问题上,两家却表现出不一样的思想旨趣。儒家以止于至善为宗,道家基于名言的有限性,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对应观念,但从道家思想的精神来看,《庄子》中已有苗头,后世加以运用的“本真”概念实质上可以作为“至善”的对应语,从而使我们能够借助“至善”与“本真”这两种价值类型对两家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儒家是在社群和定位中看待人,而道家则是在大化流行的背景下看待万物,这也就决定了以蕴蓄成德和性修反德为主要内容的不同的修止之方。由此,透过“至善”与“本真”这两个观念,借助于前人对“止”的工夫和本体义的挖掘,围绕止之目标、根据、方式,考察儒道在此问题上的一个差异,不惟能深入把握“知止”观念,还能增进对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深入理解。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庄子》物论思想研究”(2020CZX022)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