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文章题目 |
原刊期数 |
转载刊物 |
戴圣鹏 |
生态文明是经济文在当代社会的新形态 |
2020(06) |
新华文摘 |
夏庆杰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确经济发展路径的溯源与选择 |
2020(05) |
新华文摘 |
鲁全 |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类型、流程与责任分配机制 |
2020(05) |
新华文摘 |
向鸿波 |
“ 文明古国 ” 说在晚清的缘起与演变 |
2020(04) |
新华文摘 |
谢青松 |
老子之道是人类对自我的反思和探索 |
2020(04) |
新华文摘 |
谢阳举 |
老子的自然之学及其世界影响 |
2020(04) |
新华文摘 |
杨发祥、杨发萍 |
迈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
2020(03) |
新华文摘 |
李健 |
唐代美学的 “ 思 ” 与 “ 境 ” |
2020(02) |
新华文摘 |
任保平 |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性及其模式选择 |
2020(01) |
新华文摘 |
顾少华 |
清末英国君主立宪史之书写及其政治意涵 |
2019(12) |
新华文摘 |
蔡之兵、张可云 |
空间管理的对象及其目标 |
2019(12) |
新华文摘 |
林剑 |
人工智能与人的劳动解放和社会解放 |
2019(11) |
新华文摘 |
曹峰 |
自然成为哲学范畴的演变历程 |
2019(08) |
新华文摘 |
刘民权 |
公共卫生百年回望与未来之思考 |
2020(07)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任弢 |
21 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基层治理研究 |
2020(07)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戴圣鹏 |
经济文明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
2020(0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姜利标 |
知识传统反思与社会学本土化建构 |
2020(0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吴中胜 |
人己之辨与中国文论人己话语的建构 |
2020(0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向鸿波 |
“ 文明古国 ” 说在晚清的缘起与演变 |
2020(0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向晋卫、崔珊珊 |
“ 性与天道 ” 与秦汉时期的思想演进 |
2020(0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党秀云、郭钰 |
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 |
2020(0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朱栋荣、闾小波 |
西力东渐时期中国人的世界观 |
2020(0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李健 |
唐代美学的 “ 思 ” 与 “ 境 ” |
2020(0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周家彬 |
1920 - 1950 年代中共党史叙事的转型——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广州起义的叙事为主线 |
2019(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孙毅、刘晓明、张秀玉 |
近代中国以白银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有机性 |
2019(1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张鹤泉、刘伟坤 |
论北魏开国爵的继承 |
2019(10)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王国雨 |
“ 魂魄 ”“ 鬼神 ” 与早期儒家祭礼诠释的内在向度 |
2020(09)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朱建平 |
当代逻辑:家族相似性 |
2020(06)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王锐 |
历史叙事与政治文化认同 |
2020(05)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罗久 |
黑格尔论知识作为 “ 回忆 ” |
2020(05)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张轶群、杜传忠 |
基于大数据的产业链演变研究 |
2020(04)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张康之 |
“ 科学 ” 与 “ 人 ” :管理学中的两大主题体现 |
2019(12)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马瑞光、温军 |
高管持股促进了企业创新吗 |
2019(11)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张鹤泉、刘伟坤 |
论北魏开国爵的继承 |
2019(10)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石英 |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社会学 “ 费孝通悖论 ”求解 |
2019(10)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司晓宏、樊莲花、李越 |
新中国 70 年义务教育发展轨迹、成就及愿景分析 |
2019(09) |
新华文摘 |
刘玉兰、彭华民 |
流动人口聚居区社区抗逆力提升策略再反思 |
2019(08) |
新华文摘 |
杨猛 |
争权抑或卸责:清皇室亲贵与皇族内阁出台的背后动机 |
2019(08) |
新华文摘 |
任保平 |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的六大战略 |
2019 (07) |
新华文摘 |
来向武、韩晓莹 |
社交媒体信息管控的四重矛盾 |
2019 (07) |
新华文摘 |
景天魁 |
略谈中国社会学史研究 |
2019 (06) |
新华文摘 |
李育民 |
“五四”与近代反帝理论的产生 |
2019 (04) |
新华文摘 |
戴玉鹏 |
生态文明的实质 |
2019 (03) |
新华文摘 |
刘中一 |
父职角色与父职实践的重构 |
2019 (02) |
新华文摘 |
马欣怡、高冰 |
应建立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机制 |
2019 (01) |
新华文摘 |
刘志平 |
汉代的“汉人”称谓与“汉人”认同 |
2018 (12) |
新华文摘 |
张力锋 |
模态认识论探纲 |
2018 (12) |
新华文摘 |
祁海文 |
董仲舒的“礼乐教化”美育思想 |
2018 (11) |
新华文摘 |
葛志毅 |
谶纬主体是“去秦承周,复三代之治”的汉儒版新经学 |
2018 (10) |
新华文摘 |
卢现祥、朱迪 |
要把生产技术与社会技术结合起来 |
2018 (10) |
新华文摘 |
陶锋 |
人工智能翻译与“世界文学” |
2019 (08)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王鸿 |
时间与历史:晚清士人的“二十世纪”意识 |
2019 (08)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李利文等 |
公共服务共享制的风险 |
2019 (0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杜勇 |
西周“共和行政”历史真相新探 |
2019 (0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葛荃 |
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
2019 (0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艾俊树 |
历史叙事与“语言学转向”的兴衰 |
2019 (0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宣朝庆、陈旭华 |
吴景超城市社会学思想再思考 |
2019 (0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袁洪亮、马玉梅 |
从“国民”到“人民”:概念变迁与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者身份的确立 |
2019 (0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悦斌 |
晚清国人对中外关系认识的变化及应对 |
2018 (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李俊芳 |
宋人著述中的“华夷秩序”书写 |
2018 (1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庄仲乔 |
产融结合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 |
2018 (1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边燕杰、杨洋 |
作为中国主体话语的关系社会学 |
2019 (09)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段钢王蕊 |
冲突与合作:人类文明共存的理性审视 |
2019 (09)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王鸿 |
时间与历史:晚清士人的“二十世纪”意识 |
2019 (08)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任保平 |
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的六大战略 |
2019 (07)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高立伟 |
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从“是”到“能”的内在逻辑 |
2019 (05)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李海青 |
使命型政党的“生死伦理” |
2019 (05)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李利文、易承志 |
公共服务供给的共享制创新:类型、风险及其规避 |
2019 (05)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杨敏 |
早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焦点议题及其当代价值 |
2019 (04)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冯渝杰 |
铸剑、剑解与道教身体观 |
2019 (02)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吾淳 |
“轴心期”理论的困境与进路 |
2019 (01)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李向洋、王建华 |
革命与自我革命:中共在国民参政会上的话语政治研究 |
2019 (01)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祁志祥 |
同中有异:吕荧、高尔太主观派美学之辨 |
2018 (12) |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
王玉彬 |
庄子“小大之辩”新探——兼及对“逍遥”的理解 |
2018 (08) |
新华文摘 |
李伟昉 |
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隐秘之源——以布鲁姆《西方正典》为中心 |
2018 (07) |
新华文摘 |
李佳钰、周宇 |
互联网对中国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阶段异质效应的分析 |
2018 (07) |
新华文摘 |
安树伟 |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与格局重塑 |
2018 (06) |
新华文摘 |
叶树勋 |
老子“自然”观念的三个问题 |
2018 (05) |
新华文摘 |
潘祥辉 |
“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 |
2018 (01) |
新华文摘 |
李育民 |
晚清时期中美条约关系的演变 |
2018 (02) |
新华文摘 |
王瑶、朱华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日宣战问题再谈 |
2018 (01) |
新华文摘 |
罗朝慧 |
黑格尔的辩证法为什么是“倒立的”——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本质问题的剖析 |
2018 (02) |
新华文摘 |
刘巍 |
试论钱穆通史路径之时代根源及其所成就的“中国主义” |
2017 (12) |
新华文摘 |
师博、姚峰、李辉 |
创新投入、市场竞争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
2018 (01) |
新华文摘 |
谢红星 |
“黄宗羲定律”的历史真相 |
2017 (09) |
新华文摘 |
高帆 |
“资本吮吸理论”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2017 (10) |
新华文摘 |
李禹阶 |
中国文明起源中的政治体与政治认同 |
2018 (0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瑞明、亢延锟 |
企业的力量:“大分流”视野下的世界一流企业构建 |
2018 (0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任保平 |
高质量宏观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据 |
2018 (0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李育民 |
晚清时期中美条约关系的演变 |
2018 (0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林剑 |
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的文化诠释 |
2017 (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徐律 夏玉珍 |
重识“社会学想象力”:历史解读与反思 |
2017 (1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高帆 |
马克思的“资本吮吸理论” |
2017 (10)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贺雪峰 |
应对老龄社会的家庭农业 |
2017 (10)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谢红星 |
杂派失控与传统中国的财政周期 |
2017 (09)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韩鹏飞 |
浙西六家论词词 |
2017 (08)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进田 |
新发展理念与价值的哲学自觉 |
2018 (09)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陈小亮 |
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对策探析:基于“长效”的视角 |
2018 (08)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樊如森 |
新时期的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研究 |
2018 (08)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寇鹏程 |
情感缺失与当前中国美学的根本问题 |
2018 (06)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吴忠民、贾双跃 |
中国政治精英优势与现代化建设 |
2017 (11)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卢晓瑞 |
晚清关学诗人群诗学思想演变 |
2018 (05)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李禹阶 |
中国文明起源中的政治体与政治认同 |
2018 (04)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林光华 |
以道化欲,以朴化名 |
2018 (03)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张荣翼 |
文学史中文学的“估值”问题 |
2018 (02)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林剑 |
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的文化诠释 |
2017 (12)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王刚 |
宗庙与刘贺的政治命运 |
2017(08) |
新华文摘 |
张炜 |
房地产泡沫膨胀空间溢出的三个趋势 |
2017 (07) |
新华文摘 |
陈赟 |
《庄子·逍遥游》的文本逻辑与思想结构 |
2017 (08) |
新华文摘 |
戴圣鹏 |
文明交往与融合中的文明冲突 |
2017 (07) |
新华文摘 |
李蕉 夏青 |
“统一”之辩:西安事变前后国共两党的舆论交锋 |
2017 (06) |
新华文摘 |
武玲娣 杨建飞 |
两种预期理论的比较 |
2017 (06) |
新华文摘 |
赵汀阳 |
艺术的本意与意义链 |
2017 (03) |
新华文摘 |
刘凯 |
美元本位、全球经济失衡与人民币国际化 |
2017 (05) |
新华文摘 |
刘成纪 |
古琴在中国早期艺术中的定位和价值面向 |
2017 (03) |
新华文摘 |
易素梅 |
宋代的士人与医方——以《苏沈内翰良方》为中心的考察 |
2016 (11) |
新华文摘 |
鞠文浩 |
从“五声”到“四声”——齐梁声调分类之衍变 |
2016 (10) |
新华文摘 |
李金铮 |
近代中国耕地“红线”之争 |
2017 (0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冯成杰 |
民国时期乡村性别比例问题述评 |
2016 (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李西建 |
重构美学的形上之维:问题与方法 |
2016 (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蒋茜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分析劳资关系 |
2016 (1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吴中胜 |
名实之争与后世文论的名实观 |
2016 (08)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王远 |
吉登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 |
2016 (08)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袁志伟 刘怡 |
侯外庐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 |
2017 (0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冯建勇 |
国民政府时期边疆开发运动的多重图景 |
2017 (0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王宁 |
消费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
2017 (0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曹洪洋 |
“浮士德”与诠释学的现象学指向 |
2017 (09)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向晋卫 |
试论传统社会“史”的宗教性功能 |
2017 (07)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贺仲明 |
现实主义、现实书写与本土意识 |
2017 (04)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董 藩 董文婷 |
发达国家房地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
2017 (04)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顾少华 |
知识社会史视野下的朱熹《资治通鉴纲目》新探 |
2017 (04)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李玥凝 |
秦始皇的宗教倾向性与秦汉国家宗教中的齐楚传统 |
2017 (01)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李西建 |
重构美学的形上之维:问题与方法 |
2016 (12)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孙晓喜 吕 洋 |
唐代叙事史学的发展与史学叙事思想的创新 |
2016 (11)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张晓红 吴晨倩 |
佛克马文论在中国:一种经验式文学理论谱系的形成 |
2016 (08) |
新华文摘 |
燕永成 |
试论史书在宋代流传时的名人效应 |
2016 (06) |
新华文摘 |
刘军 |
北魏庶姓勋贵起家制度探研——以墓志所见为基础 |
2016 (04) |
新华文摘 |
马克锋 |
近代中国赶超欧美的思想历程 |
2016 (03) |
新华文摘 |
李军林 等 |
产业结构与经济风险——来自“荷兰病”的模型分析 |
2016 (02) |
新华文摘 |
吴锐 |
论夏舞与夏朝、夏族无关 |
2015 (12) |
新华文摘 |
朱富强 |
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之整体框架思维:主要内容和现实分析 |
2015 (10) |
新华文摘 |
张鹤泉 |
论东魏北齐王爵的封授及元氏诸王的“准例降爵” |
2016 (0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李静 |
合作治理视域下社会企业介入社会服务的路径研究 |
2016 (0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戴圣鹏 |
文明发展中的过度问题及其现实启示 |
2016 (0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张述存 |
新常态下我国行政文化建设反思与重构 |
2016 (0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于佳彬 |
普遍与特殊之间——侯外庐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治史路径 |
2016 (0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李华瑞 |
南宋的酒库与军费 |
2016 (0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清平 |
怎样界定善恶概念——兼析元价值学与规范价值学的区别 |
2016 (0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郭硕 |
“ 拓跋”、“鲜卑”合称与拓跋氏族称问题 |
2016 (0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成群 |
清华简与先秦时代的黄老之学 |
2016 (0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金建萍 |
马克思自由观中的主体责任担当 |
2015 (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鲍永玲 |
开放而收敛的水域:儒家经典诠释的隐喻 |
2015 (08)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叶舒宪 |
玉、马、佛、丝——丝路中国段文化传播多米诺效应 |
2016 (09)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黄道炫 |
红军长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2016 (09)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张呈忠 |
“ 抑配民户”与“形势冒请” ——北宋青苗法五十年的官贷困境 |
2016 (07)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燕永成 |
试论史书在宋代流传时的名人效应 |
2016 (06)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曾大兴 |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2016 (05)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张再林 |
身体哲学视阈中的“为仁由己” |
2016 (05)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孟昭毅 |
东亚汉诗画“渔父垂钓”题材与禅机 |
2016 (01)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王振林 |
梅洛·庞蒂的“他人与人的世界” |
2015 (12)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范劲 |
诗学与系统性 |
2015 (12)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韩骏 |
人民币国际化“升级”:由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推进 |
2015 (11)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金滢坤 |
论元和三年制举科场案 |
2015 (08) |
新华文摘 |
白让让 |
垄断产业利益集团影响规制放松的机理分析 |
2015 (08) |
新华文摘 |
杨慧林 |
赛珍珠在抗战时期的政论短文及其特别关注 |
2015 (07) |
新华文摘 |
吕宗力 |
谣言与汉代的社会政治危机 |
2015 (07) |
新华文摘 |
王文龙 |
技术价值论与需求层次论对分配理论的重构及其现实意义 |
2015 (07) |
新华文摘 |
瞿林东 |
论唐初史家群体及其正史撰述 |
2015 (06) |
新华文摘 |
石英 |
质性社会学论纲 |
2015 (06) |
新华文摘 |
曾军 |
从苏联语文学家到西方后现代学术明星 |
2015 (05) |
新华文摘 |
魏屹东 管云波 |
论科学知识的社会表征 |
2015 (05) |
新华文摘 |
刘平 |
社会转型与价值文化研究 —— 新本质主义价值文化时期的开启 |
2015 (03) |
新华文摘 |
戴圣鹏 |
论文化的包容性 |
2015 (03) |
新华文摘 |
臧知非 |
西汉授田制废止问题辨正 |
2015 (01) |
新华文摘 |
王一川 |
全媒体时代的艺术状况 |
2014 (11) |
新华文摘 |
刘耀辉 |
历史上的交流与互动: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理论与实践 |
2015 (07)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张鹤泉 |
北魏前期五等爵封授范围研究 |
2015 (0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谷玉良 周盼 |
城市混合社区的衰落与边缘化风险 —— 以农民工与市民混合居住社区为例 |
2015 (0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平 |
社会转型与价值文化研究 —— 新本质主义价值文化时期的开启 |
2015 (0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永祥 |
“ 新史学”与周谷城的通史编纂 |
2015 (0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臧知非 |
西汉授田制废止问题辨正 |
2015 (0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张峰 |
五代时期:历史编纂优良传统经受的考验 |
2014 (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陆益龙 |
向往城市还是留恋乡村?——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研究 |
2014 (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谢贵安 |
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和延展 |
2014 (08)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文瑾 |
恶的“升华”:审美现代性中的主体精神 |
2015 (09)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王子今 |
秦汉时期政治危局应对的交通控制策略 |
2015 (07)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李兴 等 |
中俄印——亚欧金砖国家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力量 |
2015 (01)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雷戈 |
天高皇帝近:面向民众开放的皇权秩序建构 |
2014 (12)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王先明 |
历史转折与时代诉求 |
2014 (08) |
新华文摘 |
谢贵安 |
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和延展 |
2014 (08) |
新华文摘 |
李迎生 方舒 |
中国社会政策改革创新的理论基础 |
2014 (06) |
新华文摘 |
赵本义 |
“ 认识万物的尺度”的新解读 |
2014 (06) |
新华文摘 |
韩树峰 |
论汉魏时期户籍文书的典藏机构的变化 |
2014 (04) |
新华文摘 |
李君甫 等 |
北京地下空间居民的社会阶层 |
2014 (03) |
新华文摘 |
田文兵 |
“ 民国文学”热的冷思考 |
2014 (01) |
新华文摘 |
韩立红 |
主流媒体社会舆论主导力研究 |
2013 (12) |
新华文摘 |
向燕南 |
史学的求善诉求与传统史学之道德批判的省思 |
2013 (12) |
新华文摘 |
李景林 |
“ 民可使由之”说所见儒家人道精神 |
2013 (10) |
新华文摘 |
任保平 郭晗 |
新增长红利时代我国大国发展战略的转型 |
2013 (09) |
新华文摘 |
李均鹏 |
迈克尔·曼与批判社会学 |
2014 (08)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秋根 彭志才 |
清代典商的经营及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
2014 (0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王新水 |
“ 天命之谓性”非本体论命题 |
2014 (0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张汉 |
综合主义与中国国家 – 社会关系研究 |
2014 (0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陈敬坤 魏屹东 |
后天必然性与认知二维主义 |
2013 (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向燕南 |
史学的求善诉求与传统史学之道德批判的省思 |
2013 (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许勇为 |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 |
2013 (1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蒋竹山 |
全球视野下的医疗史研究初探 |
2013 (10)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李景林 |
“ 民可使由之”说所见儒家人道精神 |
2013 (10)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张振华 |
当奥尔森遇上奥斯特罗姆:集体行动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
2013 (10)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景天魁 |
作为新兴学科的时空社会学 |
2013 (07)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宣朝庆 |
近代乡村危机的制度反应 |
2014 (02)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于赓哲 梁丽 |
古典医学的“西学镜像” |
2013 (10)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张蓬 |
中道、中庸、不二、双运、圆融义解──中国传统哲学关于“存在”问题的思考方式略论 |
2013 (08) |
新华文摘 |
景天魁 |
时空社会学:一门前景无限的新兴学科 |
2013(07) |
新华文摘 |
顾金土 |
社会时空分析的类型、范例及特点 |
2013(07) |
新华文摘 |
李育民 |
晚清时期国体观的变化 |
2013(06) |
新华文摘 |
石英 |
质性研究对社会学中国化的影响 |
2013(04) |
新华文摘 |
杨瑞萍 魏昊 |
论网络文化生态价值及其建设 |
2013(04) |
新华文摘 |
赵武 |
“ 丧家狗”说解 |
2013(03) |
新华文摘 |
顾书桂 |
政府不弥补消费者购买商品化住宅的支付缺口 |
2013(01) |
新华文摘 |
廖明春 |
《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
2012(06) |
新华文摘 |
王雅 刘东 |
儒家基本上是义利兼重的 |
2012(06) |
新华文摘 |
胡建国 |
社会流动对收入分配感的影响 |
2012(06) |
新华文摘 |
赵义良 |
整体性维度下马克思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重意蕴 |
2013(09)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梁莹 |
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生长的社会政策逻辑 |
2013(0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钟翀 |
中国近代城市地图的进化系谱 |
2013(0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石英 |
质性研究对社会学中国化的影响 |
2013(0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张春娟 |
文学批评中的语文学 |
2013(0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清平 |
中国哲学语境下的善与正当问题 |
2012(0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戴圣鹏 |
梁启超公德思想 |
2012(0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丁为祥 |
从生存实在考察朱子理气论 |
2012(0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李佃来 |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 |
2012(0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秦晓伟 |
作者言说世界的策略 |
2012(0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景天魁 |
时空社会学:一门前景无限的新兴学科 |
2013(07)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李育民 |
晚晴时期国体观的变化试探 |
2013(06)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裴萱 |
中国古典美学的空间情结与方法论意义 |
2013(05)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翟志宏 |
晚期中世纪哲学的逻辑学转向及其理论意义 |
2012 (4) |
新华文摘 |
李馨雨 等 |
《薄伽梵歌》的伦理道德观解析 |
2012 (2) |
新华文摘 |
王子今 |
“ 四皓”故事与道家的关系 |
2012 (2) |
新华文摘 |
田毅鹏 |
“ 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 |
2012 (1) |
新华文摘 |
毛丹 |
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 |
2012 (1) |
新华文摘 |
翟志宏 |
晚期中世纪哲学的逻辑学转向及其理论意义 |
2012 (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范玉刚 |
“ 红色经典”的再生产 |
2012 (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陈迎年 |
牟宗三的“假定”困境:良知坎陷的暴力与无力 |
2012 (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毛丹 |
村庄前景系乎国家愿景 |
2012 (1)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平 |
单位制的演变与信访制度改革 |
2011 (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苟小泉 |
康有为对国民意识的哲学思考 |
2011 (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范畅 |
究竟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
2011 (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田文军 |
王国维与中国哲学史 |
2011 (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王晖 |
楚竹书《吴命》主旨与春秋晚期争霸格局研究 |
2012 (3)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谢贵安 |
实录体是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 |
2012 (1)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李景林 等 |
中国哲学的研究方式应有所改变 |
2011 (4) |
新华文摘 |
徐晋 等 |
中国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企业价值与社会效率 |
2011 (4) |
新华文摘 |
黄兴涛 |
清末现代“民族”概念形成考 |
2011 (4) |
新华文摘 |
史可扬 |
中国电影批评的变异与革新 |
2011 (2) |
新华文摘 |
王威海 单惠 |
现代化的国际比较:从甲午战争看国家发展与国际竞争 |
2011 (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甘皓 张健 |
文学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 |
2011 (3)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刘增明 |
在现实政治与理想政治之间 |
2011 (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杨柳新 |
不言之教 |
2011 (2)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郗戈 |
游走与沉溺:“网络成瘾”的异化生存方式 |
2010 (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李孝迁 |
魏特夫与近代中国学术界 |
2010 (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吴晓琳 左高山 |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三重困境 |
2010 (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王先明 等 |
义和团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 |
2011 (4)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
郭将 |
增长的革命 |
2010 (4) |
新华文摘 |
焦若水 |
山寨文化与全球消费社会 |
2010 (4) |
新华文摘 |
陈其泰 |
历史编纂学的理论自觉 |
2010 (3) |
新华文摘 |
李棉管 |
贫困村灾后重建中的扶贫开发模式 |
2010 (2) |
新华文摘 |
段塔丽 |
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现象 |
2010 (1) |
新华文摘 |
赵馥洁 |
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价值哲学 |
2010 (1) |
新华文摘 |
王子今 |
秦二世胡亥童年故事及相关问题 |
2010 (4)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尹奇岭 |
民国时期新旧文学经济状况的考察 |
2009 (6)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赵秀玲 |
文化发展战略与新世纪中国村民自治 |
2009 (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陈柏峰 |
农民地权诉求的表达结构 |
2009 (5)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王颜 杜文玉 |
世界视野下的唐代科技教育 |
2010 (3) |
高校文科学术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