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顾少华.名实相构:晚清“中国古代专制说”生成的逻辑及影响[J].人文杂志,2024,(9):030-40.
点击复制

名实相构:晚清“中国古代专制说”生成的逻辑及影响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24年第9期
页码:
030-40
栏目:
出版日期:
2024-09-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24)09-0030-11
作者:
顾少华
关键词:
君主国专制政体梁启超王韬
分类号:
K2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大致19世纪七八十年代,颇受中国知识精英关注的君民上下是否情通之事,被纳入外来的政体知识中进行论述,于是自秦朝以来君民悬隔的问题,被视为中国作为“君主”政体国家的痼疾,中国“君主”政体说初步形成。19世纪末年,流行的民权话语及衍生的相关论述,被整合入中国“君主”政体说,后者由此逐渐趋向以君权重、民权轻为主的构造。1900年前后,“专制”这一新的政体概念出现,原属于中国“君主”政体说名下的相应描述,被转接到新出的“专制”政体名下,从而迅速构造出中国专制政体说雏形。中国专制政体说最初建构的思想底色,是君与民的二元关系。构筑在这样的中国专制政体说之上的反专制话语,虽有利于打破君权迷思,但没有真正从“人”的政治主体性角度批判专制压迫,反专制背后诉求的“平等”“民主”等理念也无法真正落到“人”的层面,这说明晚清反专制、反压迫的思想解放还不彻底。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新编中国史学史”(23VLS022)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