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雯.青年马克思道德理论的转向及其范式意义[J].人文杂志,2023,(7):079-87.
点击复制

青年马克思道德理论的转向及其范式意义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23年第7期
页码:
079-87
栏目:
出版日期:
2023-07-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23)07-0079-09
作者:
张雯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道德人本主义异化
分类号:
A8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从康德的精神自律到黑格尔的国家理性再到卢梭的公意,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的道德主张呈现出与伦理理性主义之间的紧密关系,也表达出对前者的反思。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则围绕“人的解放”这一政治议题,吸收费尔巴哈的思想资源,形成了深具人本主义色彩的道德论述。最终,在《巴黎手稿》中,伴随着从“政治异化”到“劳动异化”的范式转向,马克思在市民社会的经济关系中对道德实现了新的锚定,并由此确立了一种以人本主义异化史观为基本架构的道德理论。总的来看,青年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虽然经历了不同转向,但保持着内在一贯的理念,那就是追求自由的实现、个体尊严的保障以及作为共同体的人的解放;而此后对于道德的各类阐发,也大体上延续了这一时期所开创的思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青年马克思确立了其道德理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刘清平.道德运气的深层追问——析伯纳德·威廉斯的道德运气论[J].人文杂志,2023,(12):038.
[2]宋洪兵.道德、智谋与气力:列国竞争中的法家政治哲学[J].人文杂志,2024,(2):073.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