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凌楠.同盟怠工策略(sabotage)的全球流动与转变——从“无为之盾”“破坏之矛”到“斗争之策”[J].人文杂志,2022,(6):124-132.
点击复制

同盟怠工策略(sabotage)的全球流动与转变——从“无为之盾”“破坏之矛”到“斗争之策”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22年第6期
页码:
124-132
栏目:
出版日期:
2022-06-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22)06-0124-09
作者:
蒋凌楠
关键词:
sabotage同盟怠工工人运动工团主义
分类号:
D410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近代同盟怠工运动策略(sabotage)经历了从西欧到美国、日本再传入中国的旅行历程。19世纪末伴随西欧工人运动高潮迭起,怠工、破坏机器等消极斗争方式被法国工团主义组织认可,产生了独特的 “sabotage 概念,发展出一系列劳工斗争浪潮。这一斗争方法在20世纪早期传入美国,得到发扬光大,但已削弱了激进性。一战后,日本无政府工团主义复苏,工人运动开始采用sabotage策略应对日本当局的严酷压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知识界通过日本舆论与工团主义文献开始了解并引介sabotage斗争。 sabotage 概念在全球流转过程中激进性减弱,进入中国职工运动实践时,工团主义色彩几乎消失,怠工的策略性与技术性得到保留与发展,在民国时期的民众运动中持续发挥着作用。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