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谢丽萍,郭台辉.“国民”转向“阶级”的事件—话语分析:1895—1927[J].人文杂志,2022,(3):100-110.
点击复制

“国民”转向“阶级”的事件—话语分析:1895—1927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22年第3期
页码:
100-110
栏目:
出版日期:
2022-03-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22)03-0100-11
作者:
谢丽萍;郭台辉
关键词:
身份话语国民失灵阶级分化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国民”与“阶级”是近代中国竞争性建构的两种政治身份话语,从历史事件与话语建构相关联的视角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两种身份话语的更替机制及其背后的历史机运。甲午战败后,晚清知识精英迅速引入国民身份话语,统合传统四民秩序解体的中国社会,以助益推翻帝制并打破传统君民等级关系。然而,随着民国建立之后共和的流产,国民身份话语失灵,转而建构阶级身份话语。阶级关系最初由清末革命派用以讨论民生问题,在共和实践失败后为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所借用。国民身份话语失灵带来了失望与不满的情绪,重新强化革命派早期提倡的社会革命,孵化出以“阶级”为名的政治身份话语,并在共产国际背景下进入中国革命话语。“国民”转向“阶级”的政治身份话语,始终裹挟于反抗压迫与追求富强的革命浪潮,为此后社会动员与革命的实践及制度分途奠定话语基础。

备注/Memo

备注/Memo: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依赖性与自主性问题研究”(17AZZ002)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