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方愚 张新科.“义法”理论在《史记》评点中的体现——清代王又朴《史记七篇读法》析论[J].人文杂志,2019,(10):080-87.
点击复制

“义法”理论在《史记》评点中的体现——清代王又朴《史记七篇读法》析论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19年10期
页码:
080-87
栏目:
出版日期:
2019-10-16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19)10-0080-08
作者:
袁方愚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王又朴 《史记七篇读法》 义法 读法
分类号:
I206.2;K204
摘要:
清代王又朴《史记七篇读法》,继承前代评点传统,而又有所创新。从选本角度看,他的选编目的和原则是以儒家思想体系阐释七篇文章背后隐藏的深意。虽然只选择《史记》七篇作品,但涉及到本纪、世家、列传三种体例,便于分析文章的义法,而且传主都是当代历史的重要人物,反映了西汉王朝由建立到逐渐强大兴盛的过程。从评点角度看,王又朴继承桐城派鼻祖方苞的“义法”理论,并把这种理论贯穿在具体的评点之中,由法见义,因义观法,形成了比较严密的论证和相对完整的体系,较之一般的评点有较大发展。从读法角度看,《史记七篇读法》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提供了阅读《史记》的方法,如“一气读”“分段细读”“对比阅读”等。从评点史的角度看,选编者在继承前代评点基础上采用独特的评点方式,揭示了《史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叙事写人的手法,既引导读者深刻领会《史记》的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13&ZD1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8TS025)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