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利敏.灾后重建中非正式制度的非正式功能及类型化分析——基于多案例的实证研究[J].人文杂志,2016,(02):102-110.
点击复制

灾后重建中非正式制度的非正式功能及类型化分析——基于多案例的实证研究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16年02期
页码:
102-110
栏目:
出版日期:
2016-02-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16)02-0102-09
作者:
周利敏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灾后重建 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功能 社会脆弱性 社会建构主义
分类号:
X4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受限于灾难特殊性、外界的“灾难迷思”及“国家中心主义”等原因,非正式制度如何在灾后维持社会秩序并创造集体行动一直缺乏深入研究。非正式制度是独立于国家领域之外真实存在的社会力量,为人们提供了看似“失序”的社会却“有序”运作的绝佳机会。根据描述类型学,它分为补充型、吸纳型、竞争型和替代型等四种,在非常态情境下具有底层社会维持、社会结构重新调整、迅速社会动员、社会凝聚和社区复原等功能。研究发现非正式制度强弱来自地方灾前拥有的宗族、血缘团体、人际网络和社区组织等,当国家制定了相同的灾后重建政策时,非正式制度越强,社会凝聚力越高,重建进度就会更快,反之亦然。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2015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生态灾难、永续发展及特大城市雾霾治理”(15Y26)。本文于2015年6月27日在南京大学举办的“第一届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论坛”宣读,感谢童星教授、张海波教授、张强教授、林闽钢教授、孔繁斌教授及陶鹏博士等学者的启发,文责自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