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潘若天.“私恩”“权利”与“夹棍”:近代中国对养老金的认知变迁与现代性反省[J].人文杂志,2024,(10):129-140.
点击复制
“私恩”“权利”与“夹棍”:近代中国对养老金的认知变迁与现代性反省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 卷:
-
- 期数:
-
2024年第10期
- 页码:
-
129-140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24-10-15
文章信息/Info
- 文章编号:
-
0447-662X(2024)10-0129-12
- 作者:
-
潘若天
-
- 关键词:
-
养老金; 权利观念; “国家养老”; 现代性反省
- 分类号:
-
K25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养老金(pension)概念于清末舶来中国,至民国之际,中国社会皆将此视作建构理想社会的基石,养老金的重要性已成为新旧割裂、矛盾丛生的近代场域中为数不多的“超越性”共识。在共识建构过程中,养老金内涵的演变存在两个显著特征:养老金性质从君主之“私恩”向公民之“权利”转变;养老金成为“国家养老”观念建构的重要标志。前者反映了辛亥革命之后君臣关系的断裂与国民关系的重构;后者揭示了在年龄秩序与权力秩序的双重解构下,老年群体逐渐从中心走向边缘,人们渴求国家入场,填补传统家族制度崩溃下养老责任的代际性真空。与此同时,民国知识分子进一步认识到养老金制背后的工业秩序俨然已成老年群体的“夹棍”,老年问题本质上是个伪命题,正是现代性的秩序设计将它建构成了社会性“问题”。这无疑是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深刻检讨,反映了时人对现代性的反省。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