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亓 晴.论《诗经》中以传承典范为目的的乐歌书写[J].人文杂志,2024,(5):068-76.
点击复制
论《诗经》中以传承典范为目的的乐歌书写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 卷:
-
- 期数:
-
2024年第5期
- 页码:
-
068-76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24-05-15
文章信息/Info
- 文章编号:
-
0447-662X(2024)05-0068-09
- 作者:
-
亓 晴
-
- 关键词:
-
《诗经》; 书写; 教化; 传承
- 分类号:
-
I207.22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诗经》的结集过程延续数百年,其间《诗经》的礼乐教化功能日渐明显,因之有些需要被传承的典范理念、行为规范等便被创作为乐歌收入《诗经》中,以借助《诗经》的经典地位达到传承教化的目的。目前所传《诗经》文本中的有些篇目体现了《诗经》创作编辑过程中对某些典范理念的传承式书写。如《载芟》《良耜》重在强调传承重农传统,《七月》《甫田》《大田》重在展现农业生活规范和准则,《楚茨》《信南山》偏重于强调祭祀仪式的规范及亲备祭品以示诚敬的祭祀传统,《宾之初筵》则着重强调燕飨仪式场合的饮酒规范和限酒传统。此类乐歌的存在一方面进一步证明了《诗经》在周代的礼乐文化承载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后世相关礼乐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华文明与早期书写研究”(2022JZDZ025)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