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银涛 吴延溢.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法立法范式的转型[J].人文杂志,2019,(10):034-43.
点击复制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法立法范式的转型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 卷:
-
- 期数:
-
2019年10期
- 页码:
-
034-43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19-10-16
文章信息/Info
- 文章编号:
-
0447-662X(2019)10-0034-10
- 作者:
-
汪银涛 吴延溢
-
汪银涛,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吴延溢,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关键词:
-
人工智能 从属性 灵活用工 立法范式
- 分类号:
-
TP18;D922.5
- 摘要:
-
人工智能技术在职场的应用给劳动法的制度格局带来挑战: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造成了劳动关系从属性的弱化,撼动了劳动法的理论基础;“机器换人”不断增加人们的就业危机感,同时也揭露了我国就业保障体制的弊端。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仅限于典型用工,人机协同劳动、共享劳动、多重身份劳动等非典型用工被排除在劳动法规制之外,其立法兼容性与前瞻性明显匮乏。这既不利于整体性劳工权益的保障,又无助于就业市场活力的激发。针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劳动法立法范式应作适时调整:在立法理念层面,需要对“和谐”与“稳定”的劳动法价值进行重新诠释,继而推动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的创新;在立法实践层面,为平衡资方的用工弹性与劳方的就业安定,应合理调整劳动基准的具体标准,重构强制性规范与自治性规范,以实现劳动法对灵活用工形式的认可与兼容。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特色合宪性审查的逻辑、规范与经验研究”(2018SJZDI040)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