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卜祥记 张玉琳.哲学视域中的中国时代与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J].人文杂志,2014,(08):001-11.
点击复制

哲学视域中的中国时代与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14年08期
页码:
001-11
栏目:
出版日期:
2014-08-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14)08-0001-11
作者:
卜祥记 张玉琳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时代精神 时代问题 哲学话语 中国道路
分类号:
B0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哲学对时代的关注不是对时代现象的直观,不是毫无偏见地陈述事实,不是纠缠于世俗的琐事,不是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不是基于历史和经验自洽与否而来的解释与说明,不是基于价值判断而来的主观私见的抒发,而是理性的关注,是合乎理性的关注,是对现实必然性的关注。作为对时代的哲学关注,马克思哲学的关注方式与“劳动”和“唯物史观”、“资本”和“资本哲学”密切相关。在唯物史观和资本哲学的理论视野中,当下中国经济时代的本质是资本逻辑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地位;我们所面对的时代问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即表现为生态环境、利益分化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博弈等问题;而中国的时代精神则集中表现为:在社会主义的根本前提下,有效利用并合理驾驭资本与市场,既做到高效率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又能有效化解“三大冲突”,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性发育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就是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土壤。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财富观的嬗变”(13BZX009);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财富观的生成与重构”(CXJJ-2012-412)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