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 鹏.“汉人”与“海人”:秦汉时期滨海人群的身份认同[J].人文杂志,2021,(8):097-105.
点击复制

“汉人”与“海人”:秦汉时期滨海人群的身份认同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21年第8期
页码:
097-105
栏目:
出版日期:
2021-08-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21)08-0097-09
作者:
陈 鹏
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
关键词:
滨海人群 汉人 海人 身份认同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在秦汉帝国重塑“华夏”的进程中,“秦人”“汉人”认同的建立与维系,遭到来自滨海地域的阻碍和挑战。滨海人群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渔人、船人、方士、海商和海贼等“海人”,二是农户、盐民等滨海陆上民户。滨海人群,尤其是“海人”,呈现出游走于“汉人”与“夷越”之间的面貌。他们受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影响,可能脱离编户身份,放弃“汉人”认同,甚至成为“东夷”或“外越”。对此,秦汉帝国统治者重视对滨海地域的控制,并积极将脱离王朝统治的“海人”拉进帝国秩序,重建编户齐民身份和“汉人”认同。纵观滨海人群身份认同的变化,在秦汉时期,身份认同往往取决于政治身份,但也受到社会身份的影响。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汉时期的国家构建、民族认同与社会整合研究”(17ZDA180)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