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子林.文化交往或对话可能吗? ———论东西方文化的和合创生[J].人文杂志,2021,(8):060-69.
点击复制

文化交往或对话可能吗? ———论东西方文化的和合创生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21年第8期
页码:
060-69
栏目:
出版日期:
2021-08-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21)08-0060-10
作者:
吴子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文化交往 对话语言 理性认知 审美认知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文化交往或对话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有效性。只有形构一种理想的“对话语言”,即贯通“理性认知”与“审美认知”的言说语言,东西方才能展开真正的文化交往或对话。西方的“指涉性”语言重视“存有”,汉语的“过程性”语言重视“生成”,在中国哲学文献的翻译中,“语言串”与“多重定义法”的运用是对中国古代思想的过程性阐释,它们较好地克服了目标语言(外语)与被翻译语言(汉语)之间的错位。在诗与哲学之争的“尼采式”转折之后,西方现代哲学语言与具有诗性特征的汉语形成了某种精神的联系,预示着东西方的“综合”正处于稳步而顺利的实现过程当中,并以多样化的形态走向“文化交往”的“和谐”状态。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