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现祥.生产技术、社会技术与中国产业升级[J].人文杂志,2020,(9):015-26.
点击复制

生产技术、社会技术与中国产业升级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20年第9期
页码:
015-26
栏目:
出版日期:
2020-09-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20)09-0015-12
作者:
卢现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产技术 社会技术 产业升级 制度
摘要:
经济学家思拉恩·埃格特森认为国家的人均产出取决于国家有效使用两种相辅相成的技术(社会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能力。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技术)与生产关系(社会技术)相互作用的原理既可用来解释长期的社会变迁和制度变革,也可用来分析短期的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发展。我国政治经济学更多偏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其实,诺思的社会技术决定论及对社会技术结构(有效率的产权、有效率的市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及社会秩序等)的分析许多受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诺思把生产技术与社会技术相互作用的框架用于分析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社会技术适应不了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障碍。从社会秩序、产权保护、市场规模及分配资源的组织方式等社会技术层面分析我国产业升级中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三大产业的秩序来看,这些年我国第二产业得益于开放准入秩序发展比较好,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受制于有限准入秩序。尽管我国第二产业是开放准入秩序,但是产权保护和市场规模方面的社会技术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从产业创新来看,创新的组织模式至关重要,我国产业升级必须与创新的组织模式的转型结合起来。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