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 劲.字以表义:元代字说中的文论观念[J].人文杂志,2025,(3):080-90.
点击复制

字以表义:元代字说中的文论观念
分享到:

《人文杂志》[ISSN:0447-662X/CN:61-1005/C]

卷:
期数:
2025年第3期
页码:
080-90
栏目:
出版日期:
2025-03-15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0447-662X(2025)03-0080-11
作者:
袁 劲
关键词:
元代字说中国文论文体观念文质彬彬
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根植于“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的传统,字说主要在训诂或义理层面说明字与名的文化关联。宋代以来,文章创作、文集编纂和辨体批评对字说、字序、字解、字辞、祝辞、名说、名序等近似文类的辨析尚不明晰。综合文体功能与文体生成来看,其称名以“字说”为宜。不过,“字说”之“说”又能涵纳“序”乃至韵体的“辞”“赞”“铭”“诗”,将逻辑性、叙事性和诗意融为一体,呈现“文备众体”的兼性特征。“有文有笔”的字说,偏于实用、长于说明,但也不乏诗意和文理。以元代为例,多篇字说对“文”“质”“彬彬”的说解,就由名字中的汉字延伸到字群、词组、章句、典故,关联“自然”“养气”“全备”“中和”“实诚”“夸饰”等一系列文论观念。字说常常征引《诗》义作为依据,这类“《诗》中语”连带着“《诗》之义”,发挥了“说《诗》”的功能。除了狭义的“《诗》中语”,字说还以“字”为观念单位,旁征博引经史子集中的“诗文之语”。从征引《诗》义到采撷名篇,其概说、申说、串讲涉及“不泥文义”“断章取义”“必有所择”等文学批评与创作、鉴赏理论。带有“一般思想史”意味的字说,记录了古代文人的阅读史、文学作品的接受史,以及文学理论批评的观念史。诸如此类的旧文献,或可助力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新书写。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历史流变及其理论范式构建”(22&ZD258)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5-04-11